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318艺术家评论 > 陈湘波:吾道南来 湘水余波
陈湘波:吾道南来 湘水余波
2013-07-04  编辑:艺术与财富  浏览次数:27615    加收藏
陈湘波近照


陈湘波的霸蛮与柔软


其实,从外表来看,每个有真才实学的艺术家都不像是个艺术家,陈湘波也不例外。虽然执掌岭南艺术重镇——关山月美术馆的大印,但陈湘波看起来更像是 一位邻家大叔。他身材不高,一袭唐装的中式打扮,难掩湖南人特有的“霸蛮”之气;短发很精神,但是却遮不住花白。他双眼微凸,眼睛大而圆,相术上说这种面 相的人健谈、细心、心地善良、有人情味,而且对各种信息都比较敏感。

陈湘波喜欢清静。他常年四处奔波,参加各地举办的专业会议。这次来京,也是为参加全国美术馆工作会议。虽然主办方为他安排了更好的酒店,但他仍执意住在中国美术馆旁的这家小酒店里。这家酒店谈不上什么星级,但却是这座喧闹的国际都市里难得的一片清静之地。

更让陈湘波看重的是这里方便的交通,只需5分钟,他就可以走到中国美术馆,看看近期的展览。再往前走,拐个弯,就是地铁,他可以很快捷地到达潘家园,或者是中国传媒大学——他女儿在那里念书。

他的独生女一如他一样勤奋有加,验证着“虎父无犬子”的古语。她刚刚代表学校去英国剑桥参加国际大学生法律辩论赛回国。在采访过程中,陈湘波几次犹豫着要给女儿打个电话,约她一起吃午饭,但总怕女儿因倒时差而在休息,他不忍心打扰。

采访结束后,陈湘波犹豫了片刻,还是给女儿打了电话。没想到却遭到了 女儿的抱怨:“你怎么不早点打啊?我已经和朋友们约好去798看展览了!”

在女儿面前,陈湘波一下子变得唯唯诺诺:“我以为你刚回来,正在倒时差呢。”放下电话,陈湘波似乎有些惋惜和无奈,对我说:“唉!没约上,她去看展览了。”刚才这个满身霸蛮之气的湖南汉子,忽然变得柔软起来。


陈湘波国画作品


经历篇

从工人到艺术家,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史


如果没有那张李铁梅的画像,陈湘波也许不会成为一个画家。他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作家,或者只是一位工人或者厂长,开着豪车出入各种场合。

十几岁之前,他对文字有着偏好,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一个大作家。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墙上挂着一张提着红灯的李铁梅像,就信手拿起纸笔临摹起来。谁知一临摹,竟然发现自己画得特别像!从此,他一发不可收地喜欢上了画画。

在他求学期间,恰巧赶上中国最疯狂的那个时代,没有书籍,也没有教材,用陈湘波自己的话说,那个时代,他“读得最多的是《毛泽东语录》”。没有教材,并不能难倒陈湘波,他在工地上见到一个骷髅头,欣喜地拿回家里,烧水消毒,然后刷上清漆,这就成为他最好的模特。他也曾背着画夹四处写生,晚上就住在 5毛钱一晚的浴室大通铺里。从来没有人想象过他真的可以成为一名画家,甚至连他自己也没有幻想过,他只是在通往画家的道路上坚持着。

1979年,刚刚恢复不久的高考已经成为年轻人跳出农门的重要出口。但是为了画画,陈湘波放弃了参加全国统考,这让老师们都替他着急万分,纷纷来他家,劝说他一定要参加全国统考。在那个时代,如果说高考是个独木桥,那么美术几乎就是一条没有任何安全系统的过江索,掉进见水里的人永远比到达对岸的人多得多。但是,陈湘波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过江索”,也理所当然地“掉进了江水里”。

试失败后,陈湘波去了有“宣传科”的衡阳纺织机械厂,他认为在宣传科里依然可以画画,哪怕是只画毛主席像,也算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然而,在工厂里,他几乎没有再拿起画笔,在画布上或者纸上勾勒他内心的想法,只能在钢铁制品上做着单调的热处理。滚烫的钢铁比不过他对绘画的热情,更无法让他放弃对理想的追求。1982年,在当了一年半的热处理工人后,他考进了广州美术学院

那一年,广州美院中国画系在中南五省一共招16个人,只给了湖南5个名额。一届届“掉进江水中”的美术爱好者们重新爬上岸来,挤压在“过江索”旁, 这其中,有众多的美术界名宿之后,也有在各自地区小有名气的艺术家,有的人甚至大陈湘波10岁以上。

当背着行李走进广州美院大门的时候,陈湘波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被录取了。尤其是在一位同学因病被劝退后,陈湘波更是如履薄冰,生怕自己也会被以各种理由劝退。如果想去掉这种因过于敏感而产生的多余的担心,唯一的方法就是好好画。

毕业前,他已经做好了打算,一定要考研究生。但是,他的外语不好,需要一段时间准备。他接受了学校的分配,在广东肇庆一所师专里当老师。这所师专,是广东当时唯一一所有美术系的师专,这让他很庆幸。在那里,他只有两个想法:教好学生,回广州美院读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之前,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去深圳,他觉得深圳只和改革开放有关系,和他的美术事业没有什么关系,他更想待在一所大学里,教出一大堆学生,画一大堆画。考上研究生后,他接触到了关山月先生,在深圳筹建关山月美术馆的时候,关山月先生邀请他参与筹建。

这时候,他曾经的文学功底得到了发挥,从学术部一般职员开始,整理编辑关先生的资料,也写了不少研究性文章。后来,到学术部主任,再到馆长,一路走 来,陈湘波守住关山月美术馆,为关山月和整个美术界做着自己的贡献。从一个工人,到馆长,到艺术家,有苦还是有乐,也许只有陈湘波自己最清楚。


陈湘波国画作品《四季秋风


作品篇

笔墨于纸,文心妙用


作为一个工笔艺术家,陈湘波的作品是工笔与写意兼有创作。他的写意作品言简意赅,落墨自然而轻盈,他经常会在上面题一些自己创作的诗句,与画面相得益彰, 具有极强的赏玩性;工笔作品却大多会铺满于纸,大气而沉着。除了作为艺术家,陈湘波在理论上的造诣也较其他部分艺术家要高出许多,这让陈湘波的创作总比其 他人多了一些文学性。

在20世纪以前,创作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国画创作更局限于赏玩之中,三五好友一盏茶,各自拿出作品来,相互品味一番,绘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是20世纪开始后,受西方文化观点的影响,国画渐渐离开王谢堂前,开始进入公众空间。在这条道路上,很多先贤为此努力过,国画的公众欣赏性渐渐高 出赏玩功能。如果国画一如油画一样,仅仅是挂在公众空间欣赏,就逐渐会走进西方油画的窠臼,和西方油画仅仅存在材质上的差别,损害了传统国画艺术原有的韵 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更早也更多地接触到西方艺术形式,但是从陈湘波的作品中,我们却发现他在挖掘传统国画的韵味,加强了国画原有的赏玩功能。但这种加强又不是纯粹泥古,而是试图在传统和当代中,寻找一个最佳的契合点。

他的写意作品,从题材上来看,更多的仍然是古典梅兰竹菊,他笔下的梅兰竹菊与古人略有不同。以梅为例,古人多以病梅为美,要老而苍劲,强调枝干“贵老不贵嫩”,但陈湘波的梅花简洁而生动,有如新发梅枝,上停两三麻雀,碰下四五落英,更显得清新而具生命力。虽与古人不同,但所体现出的意境,却依旧与古相似,依然在古人规矩内。

他的工笔作品以荷为主,线条圆润有力,画面满纸甚至要流出画面。在传统国画中,古人崇尚留白,以期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这更适合于赏玩。而陈湘波画面满纸,细节丰富,体现的依旧是古典意境,想象空间却留在画面之外,既有绘画性,又有文学性,既适合赏玩,又适合公共空间展示。笔墨行走纸上,而非用笔墨在纸上创作,这是陈湘波用心在感受传统书画的价值。


陈湘波作品


市场篇

市场是方法,但绝对不是目的


在深圳住上20年,也许没有人不懂市场。要说艺术市场手段,陈湘波或许比一些艺术操盘手更明白。著名艺术家、他哪一种身份,要将作品炒起来,都不是难事。但是陈湘波活得更明白。

30岁的时候,他背包走西藏,认识了著名探险家余纯顺。余纯顺在罗布泊神秘逝世后,陈湘波就把自己的人生想明白了,而且多年来和关山月老先生的接触,也让他对艺术和艺术市场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不想成名太早,“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在50岁之前,如何把艺术积淀积累好,远比把作品炒到多少钱更重要。50岁到60岁之间,阅历和功底都有了相当的积淀,沉下心来创作一批跟有价值、 更有意义的作品,而且也不要卖得太贵。过了60岁,精力没那么充沛了,画的少量,价格再涨涨,就无可厚非了,也对得起早年买自己作品的藏家。这是陈湘波对 自己未来市场发展的规划,却无意间透露出国画市场的内在规律。

艺术收藏讲究的是长线投资,过快过早的疯涨,对艺术家和艺术市场本身都不利。“市场是手段,但绝对不是目的。”陈湘波如是说,“如果50岁就开始利用市场手段过快上涨,60岁之后怎么办?”现在一些40多岁的国画家,动辄就叫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大有人在。当然,不可否定有些国画家因为各种原因,受众和艺术性都很好,但是更多的是有价无市。有了金钱的诱惑,再想进步,恐怕要难很多。目前,陈湘波作品的价格相对比较低廉,作为赏玩的写意作品,4-6个平尺,市场价位仅仅在1万多块,平均1平尺2000元。如果碰上运气好,1万元以内都有可能在拍卖公司捡到不错的漏。但是,工笔作品的价格却是另一番景象了,江浙一带藏家又比较中意于他的作品,但陈湘波很少把他的工笔作品拿出来出售,所以工笔作品的价格一直在上涨。


陈湘波(右一)陪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右二)参观画展


2012年夏,在广州皇玛拍卖公司,一件4平尺的镜片《荷花》拍出23万元,折合每平方米不足6万元;而同样大小的荷花在2011年的拍卖价也仅仅 在6万元左右。在2011年之前,陈湘波工笔作品的价格一直比较稳定,但在2011年底,作品开始出现明显的涨幅。据统计,陈湘波出售的工笔作品仅占其创作量 的10%左右,可见本轮涨幅和供需关系有很大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他的作品,他却“捂盘惜售”,所以上涨是必然的。

就目前来说,陈湘波作品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潜力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市场覆盖面较大,有良好的藏家基础,而且他又身居美术馆高位,有着良好的技术基础积淀,只要长线持有,升值空间还是可观的。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