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318艺术家评论 > 精神世界的“互观”——318专访卢征远
精神世界的“互观”——318专访卢征远
2013-05-06  编辑:黄雯静  浏览次数:11038    加收藏

318小编手记:4月30日到5月3日,一年一度的“艺术北京博览会”于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我们318北京考察团来到艺术家卢征远的作品位置,欣赏到他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并就其作品《天堂》进行了专访。通过这短短的接触,318小编可以感受到卢征远是一个真实、执着的人,正如他的作品一样,写实而又深刻。


受访者:卢征远(以下简称“卢”)
采访者:318艺术网记者(以下简称“318”)


 318艺术网记者正在采访艺术家卢征远(左)


318:是什么促使你想要创作这系列作品?


卢:很偶然。其实一方面我平时做的这种写实头像,我喜欢把人的精神、神态做出来,不是做一个呆板的人。恰巧那段时间,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大概六年的朋友,大家也知道,在北京社会压力非常大,然后他就抑郁了。情况很严重,就去了精神病医院去看。我就觉得很怪,本来一个好端端的人,精神上会这样反差很大。我就在思考,当时也看了好多电影,好多书,跟这个有关的。然后我就想表达它,自然而然地就从这个点上生发出来了(这些创作)。


卢征远雕塑作品《天堂》系列一


318:那你当时在创作时,想要着重表达他们什么样的情绪,或者精神世界?


卢:这两组其实有前后,这是系列一,这是系列二。一(系列一)呢,其实相对更写实,我去很直接地描绘他们的形象,他们的神态。为什么这是组雕?其实一个单体的人你很难讲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类,需要人和人之间产生一定的关系,在这个作品里群体性是很重要的。另一个(系列二),我觉得更有点点不一样。地上铺的是香蕉,这个站着的老太太呢,她手里拿的是一个玩具的猴子。对,玩具的猴子。其实这里面有一种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处在一种观看和观看的状态,像动物园一样的那种关系。我觉得一方面能暗喻他们的精神世界,一方面也(表达)像我们作为观众来观看他们时的一种状态,看与被看的关系。


卢征远雕塑作品《天堂》系列二


318那你当时跟他们有交流吗?


卢:有交流。(作品中)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具体的人,比如张三、李四,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318:交流感觉如何?


卢:交流其实刚开始很困难。因为你的思维,跟他们的思维是对不上的。当你习惯于他们的思维逻辑的时候,你发现,你可能就对得上了。比如说,他知道我从北京来,他说“哎呀,你什么时候回北京啊,你给锦涛带好。”他是那种思维,突然他就问你吃没吃饭,很怪。但是你跟他们接触久了,你就会发现他们的一种逻辑。但这种逻辑,它跟我们的逻辑有点对不上。我出来的时候,我朋友就跟我说“我觉得你有点不正常”。


卢征远雕塑作品《天堂》系列二(局部)


318:你在里边呆了多久?


卢:我呆了俩个礼拜,十五天。触动很深。我们概念中的精神病好像都是很不正常啊,好像很疯狂啊,其实不是的。里边有一个人打乒乓球打得特别好,还有下象棋下得特别好的。有一个特别能说,读过好多书,以前。其实他是一个生动的状态,不是我们概念理解的一个纯病态,它挺具体的。这个也对我后来的创作有很大的触动。就是说,我们在看待一个事物的时候,可能不是我们概念地去理解的那个事物,只有你深入进去了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不同的东西和很多具体的东西会慢慢呈现。


318:那你进去的时候他们怎么看你呢?


卢:他们其实把我当精神病患者看,我觉得。就是他们把我看成不正常的一个人,他们觉得我是一个不合群的人。直到后来,我变得慢慢能够和他们交流了。其实之前的交流好多是不对应的。只有你切身地进入到他们那种语境里,你才会发现蛮有趣的其实。


318:他们看过你的作品吗?


卢:我跟他们一起画过画呢!很有意思。他们不太能看得懂其实。他们有些会觉得好玩,也不会特别具体地去评价,其实不光是他们,普通大众,没有经过艺术的训练也是这样。


318:用“天堂”来命名这些作品有什么样的隐喻呢?


卢:为什么这些(作品)名字叫“天堂”啊,我也不希望别人觉得他是精神病,或者他是比我们要低,或者我们要去“弱势”地去看他。其实我觉得我在做(这些作品)的时候,我是一种很尊重的状态,或者说很平等的一种状态去塑造他。


卢征远(左)与318艺术总监邓浩


艺术家卢征远:
1982年生于辽宁大连,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生活工作于北京。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点击阅读:从两个人的小世界看大社会——318专访王晓勃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