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光——艺术境界_318艺术家评论
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318艺术家评论 > 杨之光——艺术境界
杨之光——艺术境界
2016-05-18  编辑:郑莹  浏览次数:8130    加收藏



318艺术家 杨之光 国画作品 《春到吉首》


      在当代中国最有成就的写意人物画家中,杨之光以其鲜明的艺术个性而独树一帜。


      纵观中国人物画史,传统久远深厚。自宋代梁楷开創泼墨写意人物,其后发展趋于缓慢,仅见陈老莲、任伯年、徐悲鸿等数杰,远不及山水、花鸟画那样拥有众多的大师巨匠。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出现了几位各具风貌的佼佼者,如黄胄之奔放洒脱,刘文西之厚重坚凝,方增先之深沉抒情,程十发之朴拙轻盈。而杨之光,则致力于中西融合,将西洋画的写实技法、色彩经验,与中国传统笔墨意趣作微妙的结合,通过多年探索,终于自辟蹊径,尤其在肖像画和舞蹈画创作中,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杨之光的艺术道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要而言之,1930—1960年为学习积累阶段。中学时代在上海从师李健受诗书画印的启蒙,而后在广州从高剑父受岭南派的洗礼,继之去北京从徐悲鸿学派受严格的造型基础与色彩训练,至1959年创作《雪夜送饭》获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1960—1980年为艺术拓展阶段,在塑造工农兵形象的过程中,他恪守笔墨服从人物形神关系的法则,画风扎实严谨,但已流露出洒脱清新之意,代表作是《激扬文字》、《矿山新兵》,杨氏画法一度成为全国众多习画者的楷模。1980年以来进入艺术高峰阶段,境界升华。更加强调笔墨抒写神采、性灵的自由度,色彩没骨法日臻完美,艺术语言更纯更简,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这一阶段的作品正是本文论析的重点。

      当今中国人物画坛多半倾向于古代人物、仕女及风俗小品,很少描绘现实生活中多种性格的人物形象。毫不夸张地说,杨之光的肖像画正是在这一难度极大的画种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传神阿堵理精深,能放能收重在魂。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这是他的坦诚自白,也是行动指南。传统画论认为,传神之要在于“视而默识”,即着眼于人物在“颠沛造次,应对进退,颦笑适悦,舒急倨敬之顷”的种种表现,“得佳思,亟运笔墨”。杨之光认真研究传统肖像画理论,同时也理智地分析了古代人物画创作的缺陷,并与西方人物画进行了对比。他清醒地意识到。要克服千篇一律、公式概念的痼疾,只有把了解人、熟悉人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并且要有熟练的速写技巧和坚实的造型基础,以及深厚的笔墨功力,这几者缺一不可。在为当代文艺名人造像的实践中,他逐渐体会到一种乐趣,那就是捕捉并准确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蒋兆和像》、《李苦禅像》等都是在运动中传神造像的精品,紧紧地抓住了蒋老清瘦而精、


318艺术家 杨之光 国画作品 《悟》


      气、神充沛的特征,李老那张似乎永不停息的嘴巴,令李老拍案叫绝。李老不禁题句道:“之光为我造像,不知像是我,我是像矣。大家均以为苦禅真庐山也。”之光出国访问速写也多带有肖像性,《牛仔警长》虽只寥寥数笔,机警而浪漫的性格跃然纸上,眯缝的左眼和略带嘲讽意味的嘴角都是传神妙笔。另一幅悼念亡友石鲁的作品,在美国展出时,竞使两位争购此画的美国朋友激动得相互拥抱,失声痛哭,充分体现出肖像艺术的震撼力量。

      杨之光的舞蹈人物画以动中求静、笔调明快为特色,与叶浅予先生的静中求动、笔调稳健形成两种风格。他凡一乍一善于把握每个舞蹈的特点——“神”,抓住整体的关键动态。色墨交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舞蹈家的神情风度和变幻灵动的舞姿。这当中,倾注了画家对于舞之美和“笔”之美的陶醉之情,乃至达到以形就笔、以神就意、不似之似的境界。这种新艺境既来自对西方光与色表现技巧的吸收,更重要的是来自对传统写意精神认识的深化,也是个性发挥的自觉追求。前些年他就说过:。明清以来,写意花卉能达到如此得心应手的程度,人物画为何不能?吸收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技法,借鉴写意花鸟画的创作经验,反复地到生活中去实践,这个理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学画点滴》)这些年来,他孜孜追求将八大山人大写意法运用到人物画创作中。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之所以热衷画舞,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传统没骨技法与书法用笔,实现真正的“写意”。他的画舞得意之作,正是传统大写意没骨法、西洋水彩画法与中国书法用笔这三者巧妙自然的结合,极为简练而又色彩丰富地表现出人物肢体结构、动态,乃至肌肤光泽;而衣纹、长绸、皮靴等,则又具行草、汉隶的书意,书法用笔的节奏感正好加强了舞蹈的节奏感,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耐读性。他笔下的水舞、红绸舞、阿根廷舞、朝鲜舞、夏威夷舞等,均为代表性佳作。它们不是“画”出来,而是真正“写”出来的。

      杨之光以自己富于个性的艺术风格,实现了对既往人物画笔墨表现体系的超越,这也是他在当代中国人物画领域自成一家的重要标志。我想称他为“南国人物画之旗”是当之无愧的。他在总结成长过程时曾写道:“一个画家的成长要能运用三种力量:一是传统的力量,二是外界的力量,三是自我的力量。”所谓自我,包含着“大我”与“小我”。“大我”即中国民族艺术特色,“小我”即画家个人风格。杨之光作为一位学养丰富、思想深刻的画家,关于三种力量、两种自我的见解,内涵甚为沉厚,表现出极大的潜在动力,这也是他创作经验的升华。

      杨之光的人物画已经享誉海内外,然而他声称还要变,“莫笑老夫梳秃发,寿辰六五远征时。”(《六五感怀》)这正表现出一位真正艺术家永远搏击的英姿。中国人物画必将因 杨之光及同一行列画家的不懈追求而在世界艺坛焕发璀灿的光辉。

      文  马鸿增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