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鉴赏与投资 > 艺术鉴赏 > “南陈北于”——于非闇与陈之佛的工笔画
“南陈北于”——于非闇与陈之佛的工笔画
2013-02-18  编辑:杨洋  浏览次数:32914    加收藏

工笔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花鸟画早在唐代就产生了知名画家,前期薛稷以画鹤见长,后期的边鸾擅鸟雀、折枝,末期刁光胤以画湖石、猫兔而负盛名。五代更有黄筌、徐熙,作品皆形神兼备,而又各具特色。两宋时代,由于皇室的参与与提倡,画家辈出。黄居寀、赵昌、崔白、徐崇嗣、李迪以及宋徽宗赵佶争奇斗艳,各有擅长。这时的工笔画鸟可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元明清以来,花鸟画出现了避繁就简的写意画风,升华自然景象,蕴含精神寄托,出现了林良、徐渭、朱耷、郑板桥、金农、赵之谦、虚谷、吴昌硕、任伯年等著名画家。而工笔画鸟则每况愈下,日益凋零。到了民国时期,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于非闇和与之并称为“南陈北于”的陈之佛,以及其他一些工笔画家的崛起,无疑使中国传统工笔画鸟画又重放异彩。


《樱花小鸟》陈之佛;纸本;轴;1959 年;111cm×32.5cm;中国美术馆藏



 陈之佛(1896—1962)原名绍本,学名之佛,又名杰,号雪翁,浙江人。为当时优秀工笔画鸟画家,同时又是现代工艺美术家,著名艺术教育家。

于非闇与陈之佛作为同一时期的花鸟画家,二人在学习和创作中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同时又有着各自不同于对方的特点。比如二人工笔花鸟画都承宋元而来,于非闇起步于陈老莲,而上溯两宋院画,尤精研宋徽宗;陈之佛画风取后蜀、南唐,徐、黄二家之长,进而用功于宋代画院工笔画鸟作品。两者在学习传统上可谓殊途同归。另外于、陈二人对于院画的“写生”传统都十分重视。于非闇从接受启蒙教育直到年近七旬,数十年对实物写生的坚持自是不用说,陈之佛对花鸟写生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其所总结的工笔花鸟四字诀上,即“观”、“写”、“摹”、“读”。“观”含有观察自然,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界花木禽鸟的生活规律及其特征特性之意;“写”即是写生,练习技巧掌握形象,搜集材料。

更为巧合的是于、陈二人都是在1935年开始专攻工笔花鸟画的。于非闇的转变之前已有论述,陈之佛与其类似,早期作品更多倾向于与古人相似的意境表现,一种淡泊之情,一种雅洁之美。中年以后,可能是长期从事工艺设计带来的情感偏爱,其对传统的工笔花鸟情有独钟。但尽管他们的学习经历如此的相似,于、陈二人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上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面貌。于非闇尚形神,坚骨法,浓色泽,形成了浓丽有骨的风格,表现了繁茂向荣的生机,重振了两宋院花鸟画的传统。陈之佛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图案的装饰手法和日本绘画温婉柔丽的设色特点融合进去,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工笔重彩花鸟,形成了个人风格。其艺术清新隽逸,纯正典雅,没有院体拘谨的局限,其画品不以力胜,而以韵胜。他的作品总是追求那种孤芳自赏、淡泊、冷落、寂寞、雅洁、宁静、纤尘不染的情调,这与于非闇画中的亲切、饱满与热情又有不同。

解放后,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于非闇与陈之佛的艺术都有了明显的改变。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等方向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着他们走上了社会主义艺术创新的道路。这也使得他们画面中的所表达的意境渐趋相近。无论怎样,于、陈两位20 世纪杰出的工笔画鸟画家,对于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复新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