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鉴赏与投资 > 艺术鉴赏 > “后海派”巨擘——吴昌硕
“后海派”巨擘——吴昌硕
2013-01-04  编辑:王桂芳  浏览次数:44935    加收藏

序   

 

“海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张熊、朱熊、任熊算起,任熊、任薰兄弟及其学生任颐又并称“海上三任”,以任颐为高峰。晚期“海派”则以吴昌硕为巨擘。318编辑在前一篇《“海派”大家——任伯年》中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海派”及“海派”大家任伯年的绘画风格;今天则为大家讲解“后海派”中最为杰出的艺术家——吴昌硕。


 

吴昌硕生平

 

 

 

吴昌硕(1844—1927年),名俊、俊卿,字昌硕,亦署仓硕、苍石,别号缶庐、老缶、苦铁等,浙江安吉人。他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自幼好学不辍,十多岁即嗜好刻印,并在他父亲指导下进入门径。17岁始,在经历了五年的流亡生活后回到家乡和老父相依为命,躬耕度日,22岁曾应试中了秀才,之后未再赴试。29岁到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寻师访友,并在上海定居。1897年吴昌硕在53岁时曾被推举为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令,到任只有一个月便辞去,因此钤印自称“一月安东令”。以后曾任浙江杭州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和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副会长、会长。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是中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家,是当时公认的上海画坛、印坛领袖,名满天下。民国十六年十一月(1927年11月6日),吴昌硕突患中风,病逝沪寓,享年84岁。1933年11月,迁葬于浙江余杭县塘栖附近超山报慈寺西侧山麓,墓地坐落于宋梅亭畔。墓门石柱上刻有沈淇泉所撰联语:“其人为金石家,沉酣到三代鼎彝,两京碑碣。此地傍玉潜故宅,环抱有几重山色,十里梅花。”鄣吴村有他的衣冠冢。西泠印社辟有吴昌硕纪念室。1984年,在递铺镇建吴昌硕纪念馆,1987年,修复其在鄣吴村的故居。

 

诗书画印一体的创作风格 

 

吴昌硕一生在诗、书、画、印各方面的造诣都很深,他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从制印开始,又学习书法辞章,最后取得绘画成就,所以他说:“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30多岁开始学画,求教于任颐,40多岁以后方将画示人。擅长花卉画,初受任颐指点,后参赵之谦画法,又继承徐渭、朱耷、扬州八怪传统,并将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用笔浑厚苍劲,力透纸背,又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喜取“之”字或“女”字格局,虚实相生,主体突出;色彩常用浓丽之色,对比强烈,鲜艳夺目,画上常配以真趣盎然的诗文、洒脱雄浑的书法和浑朴古拙的印章,诗书画印四位一体,极富文人画意韵。存世作品甚多,从《岁朝清供图》轴、《菊石雁来红图》轴中可了解其成熟画风之一斑。吴昌硕尤擅长大写意花卉,取材梅、兰、竹、菊、松树、荷花、水仙、牡丹、紫藤和其它杂卉、瓜果等,有时也作山水,摹写佛像和人物。他酷爱梅花,常以梅花入画,用写大篆和草书的笔法为之,墨梅、红梅兼有,画红梅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畅,富有情趣,曾有“苦铁道人梅知己”的诗句,借梅花抒发愤世嫉俗的心情。又喜作兰花,为突出兰花洁净孤高的性格,作画时喜以或浓或淡的墨色和用篆书笔法画成,显得刚劲有力。画竿以淡墨轻抹,叶以浓墨点出,疏密相间,富有变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为“双清”或“三友”,以寄托感情。菊花也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他画菊花或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与菊花情状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黄色,亦或作墨菊和红菊。墨菊以焦墨画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晚年较多画牡丹,花开烂漫,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显得生气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经常入画的题材。菜蔬果品如竹笋、青菜、葫芦、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画(如《三千年结实》),极富生活气息。作品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真趣盎然的诗文和洒脱不凡的书法,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使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对于近世花鸟画有很大的影响。

 

吴昌硕·《菊石雁来红图》



 吴昌硕·《三千年结实图》 1918年


他画藤本植物,如紫藤、葡萄、葫芦等,更能显示他“试演草作画”的主张。在他的作品中,巨石、题跋、印章与所作花卉顾盼辉映,画面有机和谐。其用墨浓淡干湿,各得其宜,表现出物体的内在气质和生命力,并传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给人以出神入化的艺术享受。在色彩上,他善于大胆使用强烈、鲜艳的重色如西洋红,在强烈对比中生意盎然、浑厚古拙而不乏书卷气,发展了青藤、雪个、石涛、扬州八怪以来的大写意绘画传统,形成了个人独具的新风格。

 

 

鼓励青年    完成心愿
     

吴昌硕非常珍视青年人习艺的积极性,在仔细观赏过他们带来的作品之后,必先肯定它的优点,再三予以鼓励,然后再婉转地提出一些中肯的批评,指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即使作品确实十分幼稚,他也决不会盘抹煞,一定要诚恳地加以诱导,绝不使他们灰心。正由于他能这样恳挚而剀切地教人,青年们在受到教益之后,往往会终身不忘,受用无穷。像当代卓有成就的国画家潘天寿早年即曾受过吴昌硕的鼓励和指导。

吴昌硕曾历经艰辛,他对贫苦的青年艺术家更乐于加以掖助,使他们能达到自己的愿望。当时他认识了一个青年人,在一家药铺里当学徒,他爱好刻印而苦于所见不广、又无人指点。看了他的篆刻作品,吴昌硕觉得很有才华,便授以刻印要诀、并且把他介绍到老友沈石友家住了几年,所见既广、艺事也就大进。经过长时期的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位知名的篆刻家,那就是别号泥道人的赵石农。

当时,各地有志于艺术的青年,辗转托人介绍,前来执卷问学的日多。他忆及自己早年学艺的艰难,同时更为了给艺术界培养新生力量,只要他们有一定的天才和毅力,他就欣然地加以启迪,不辞劳瘁。他的及门弟子很多,其中造诣尤为突出的在早期应推陈师曾,晚期则数王个簃。





318编辑小结

 

吴昌硕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声名大振,公推艺坛泰斗,成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吴昌硕作为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是在中国新旧文化交替的历史背景下,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键人物,他是金石画风从晚清过渡到民国的主要继承者,是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而名满天下,其地位与影响力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