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鉴赏与投资 > 艺术投资 >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深入观察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深入观察
2012-11-07  编辑:318  浏览次数:42921    加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一度璀璨夺目,一方面拍卖接连连突破纪录,另一方面各个拍卖公司的油画专场成绩大幅度跃升。各种交易记录、成交记录被刷新。火热的成绩也吸引资本频频进入画廊、博览会产业,形成繁荣的艺术大生产场景。令人对中国艺术市场将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然而一切并不如看上去那般美好,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了在忽然之间便创造了辉煌夺目的成绩之后,又是迅雷之势地,像过山车一样然后急速滑落冰点。拍卖市场一派萧条,香港的苏富比、佳士得春季拍卖的中国当代艺术,成交额大幅衰退,中国大陆的各家拍卖公司更是力不从心,从发表的成交额看似乎还有70%,但是这种结果已经普遍受到质疑,人们甚至怀疑真正的成交额是否能够达到报道数字的三成。艺术画廊也无法在这样的劣势中抽身,所谓“后八九”艺术家的作品,乏人问津;“7080”艺术家的作品更惨,很少有顾客正眼去端详。甚至,连这些画廊本身也岌岌可危,以北京为例子,798、王四营、宋庄等经营中国当代艺术的营区,不少画廊已经关门大吉。

有些人将这样的原因归咎为欧美的金融危机。他们认为金融危机对市场的冲击好比一声闷雷,它给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带来一场滂沱的大雨。才造成了如今买家离场,市场萧条。显然这样的说法不堪一击,造成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颓势现象的罪魁祸首,当然不是金融危机。自己的跌落,终究,还是自己的问题。

在我国,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概念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中国当代艺术本身概念的模糊说明,在我国,艺术理论的影响甚微,真正对艺术知识了解熟悉的人太少了。中国没有构建起自己的理论,说话自然就没有了底气。一些所谓的收藏家也会将当代艺术的理解中得时间概念和种类概念混为一谈。这也说明了他们的收藏不是因为喜爱,也不是出于对艺术的价值的考虑,而完全是出于市场而考虑的。这样的目的决定了他们的投资必须是以短波投机形式进行的。

市场上,一些中国当代艺术标志性人物的作品渐渐跌落。曾经1000万人民币的拍品,跌至100万人民币,只剩下十分之一,依然没有人敢进场承接,这样的事迹并不陌生。据悉,著名的代表画作 “大家庭系列’如果是在2007年美国纽约的春拍上,至少可以拍到1000万,然而到零九年,价格却跌落了将近7成。这样摇摆的趋势让人不禁困惑,究竟作品的价格该如何衡量。


 

张晓刚《大家庭》


中国当代艺术的产生到今天,不过区区近30年的光景。而以目前的中国当代艺术,大多是套用了西方已经过时的艺术理念,不加消化地“生吞活剥”而已,中国艺术自己的创新鲜有所闻。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问题,大多数国内收藏家目前只是到了观望和思考的阶段。以标榜“颠覆”和“否定”为“革命大旗”的中国当代艺术,有人提出“在中国特定的文化政治语境状态中,必须首先发展出一种知识分子的抗拒意识,才能成为当代艺术家。”这种鲁莽而不切实际的观点,不可能受到中国社会主流观念的尊重和欢迎。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当代艺术都毫无意义,有些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承认。但是,海量的毫无意义的所谓当代作品淹没了它们的光芒,给人造成负面的印象已经吞噬了优秀作品所取得的成绩。如此的中气不足,让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丧失了 “话语权”,自然也就丧失了“话语权”中最核心的力量“定价权”。

另外,一个令很多中国艺术工作者汗颜的现象就是艺术市场的恶性炒作。很多外籍收藏家表示,他们完全无法理解中国的有些拍卖会,其原因就是市场的恶性炒做。

当画家开始攀比自己作品能够卖出的市场价格,然后场下约定:你在场上买我一张,我在场下再送你一张!媒体为了自己的利益,主动去与画家“合作”,声嘶力竭地吹牛皮。有那些五花八门、没有刊号、或者是胡乱编个香港刊号的杂志,印刷出来的目的是给画家专门送人用的。于是,牛在天上飞,满地是大师,艺术市场高度繁荣。而究其本质,一切的一切不过如虚幻于天际的彩虹,看上去很美而已。

在艺术圈里还有个几乎令人作呕的现象,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喜欢“挑选”自己的学生做自己的 “枪手”。学生模仿老师的风格,然后老师做些局部的修改,签了自己的名字,就等同于老师的作品,老师的作品就这样一下子多了起来的同时,老师的画室也类似于做酱菜的生产作坊。而这些,收藏者根本无从而知。

我们都知道,作品的原创性对于艺术作品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必须强烈谴责那些作伪者侵犯艺术家的知识产权,骂他们就像盗贼一样的行为。可是,这个问题根本无人管理,一切的一切,只能靠艺术家自己的约束和道德力量。否则,对艺术市场的百害而无一利。对此318艺术商城承诺对所涉及的作品其原创性做严格的把关,保证杜绝这种丑恶的现象。

 综上所述,看上去,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所以只要艺术家红火之后,市场便可欣欣向荣。然而实际上,作品不少,藏家却很少,才是现实的收藏格局。藏家们面对越来越捉摸不透的市场,举棋不定。面对这样的形式,很多人寄希望于批量的西方收藏家。然后,西方人如今自己也深陷入了经济的泥潭之中,在这种泥菩萨过河的紧急关头,怎么会来关心和保护中国的当代艺术?倘若中国人自己还没不抓紧建立起自己的收藏信念,培养和建立起自己的收藏队伍,中国的当代艺术将回去何从令人堪忧!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