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鉴赏与投资 > 艺术鉴赏 > 没骨的传说,没骨画的历史演变简述——张文学
没骨的传说,没骨画的历史演变简述——张文学
2017-10-10  编辑:谢云婷  浏览次数:5212    加收藏

没骨画技法古来有之,缘起于壁画,演变到纸絹之上要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讲起。我们常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专供佛事的“凹凸花”非常兴盛,有一乘寺佛画因称是代表人物张僧繇所绘而得了“凹凸寺”的美名。唐朝时,佛事画家尉迟乙僧擅长于色彩晕染,画面沉着浓重、且有立体感。在“凹凸花”的基础上采用“点画”的技法,为“凹凸花”向“没骨画”的演变做了铺垫。唐代的边鸾、五代后蜀黄筌、五代的腾昌祐、都在渲染的基础上沿用了“点画”的技法。他们的花卉钩勒精细,敷彩后轮廓线似有若无,看似单纯着色染成,因有“没骨花枝”之称。到了宋代,徐熙之孙徐崇嗣传承前人渲染之妙,自创不施勾勒直接以色状写物象的画法,评之“花不墨眷”、“直以彩色图之”,时称“没骨图”。


《枇杷山鸟图》 宋 赵佶




进入元明,是没骨花鸟画的写意期。由于历史更迭变化,元人“简泊淡雅” 的设色观,没骨花鸟画经历了由工笔到意笔的过渡。没骨花鸟画转变为“墨花”的形式,直接用墨渲染。直至明朝,西方绘画传入中国后,“没骨法”色彩才又有了新的发展,从院体的“精工渲染”发展为“放笔点染”,讲究冷暖变化、形象生动、用笔自如。逐渐为民间所喜爱。


《芍药图》 清  恽南田



来到清朝,“没骨画”进入工整妍丽的巅峰期。代表人物恽南田,他在明以来的没骨写意的勃发余蓄中“以北宋徐崇嗣为归”将没骨花鸟画转变为工整妍丽的形式,使没骨花鸟一跃步入花鸟画的正宗。恽派没骨花既带有北宋没骨画的富丽工整和写生崇尚又带有元明时期的写意性。这种没骨画法工整而不刻板,色彩浓重却妍雅,给没骨花鸟画赋予了文人画的气质,被社会各阶层所推崇。赵之谦在诗、书、画、印上的有机结合又丰富了画的意义。其后的任伯年在继承了妍雅的基础上,将工发展为写,画面明快生动。而这一演变对以后大写意的产生和发展亦有深远意义。


《花卉团扇》 清 赵之谦



至此,“没骨”作为技法被广泛应用、发展和演变,对此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可从画种上分:没骨山水、没骨人物、没骨花鸟。从精细度上分:工笔没骨、写生没骨、写意没骨。从着色上分:水墨没骨、赋彩没骨。从运用程度上分:纯没骨画、半没骨画。从适用人群上分:院体没骨、士大夫没骨,民间没骨。

现在,我们在游览各地的明清古建时,留心发现厅堂里的花鸟挂画大多是没骨画,这便是那时期没骨画深入民间,大发展、大认同的最好见证。

转眼,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现代没骨画派”展览及学术研讨会,这在当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于以李魁正为代表的画家们提出的意在重新焕发没骨画的生机给予了理论上的充分肯定。这是没骨花鸟自清末逐步演变为水墨大写意后,相隔近百年进行的一点工整回归。

如今,以“回归北宋”为源力点的新工笔,与清初惲南田的“以北宋为归”的着力点截然不同。新工笔以“骨法用笔”、“双钩填色”为正宗,没骨法与其他材料技法一起作为形象塑造的辅助技法而存在。纯没骨画逐渐沦落为小画种,小情趣。


随着三十年的发展,当今双勾填色工笔画易被临摹而导致的雷同性、创造性缺失和过分制作写实带来的精神内涵少、审美疲劳,制约了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有活力的“没骨法”能否为工笔开拓新方向呢?

然而,凡是有形之物终将会凋零!


(文/张文学)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