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318|318艺术网|陈湘波艺术专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RT318ART
我的收藏(0)
  • 收藏夹中还没有艺术品,赶紧选购吧!
318
当前位置: 首页 > 鉴赏与投资 > 艺术鉴赏 > 318名家推介——黄宾虹
318名家推介——黄宾虹
2013-01-21  编辑:王桂芳  浏览次数:43160    加收藏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318编辑已在前几篇文章中介绍了花鸟画巨匠齐白石,也为大家重点讲解了黄宾虹的“五笔七墨”绘画艺术,在此为大家继续介绍黄宾虹的生平及其绘画风格。 



黄宾虹简介




黄宾虹(1865—1955年),名质,字朴存,号宾虹、予向,中年更字宾虹。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

黄宾虹自幼受父亲和家教老师的启蒙,喜欢绘画。16岁入浙江金华丽正书院肄业。1886年,黄宾虹补廪贡生。同年去江苏扬州,在两淮盐运使署任录事,业余从郑珊(雪湖)学山水,师陈崇光(若木)学花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赞同并支持康有为的主张。1899年春,因被人以新派嫌疑告发而仓促出走,一番波折后又归隐山乡,一度筹划整理歙东的庆丰碣,以利农耕。1906年应聘歙县新安中学堂国文教员,期间与友人组织“黄社”(纪念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表面上是结社论诗,但内含反清用意。1907年被直指为“革命党人”遭清政府严缉,只得化装出奔上海。

黄宾虹在上海居住30年,前20年以报社书局编辑工作为主。曾任神州国光社编辑,与邓实、黄节等编辑出版《美术丛书》。继任商务印书馆美术股主任以及有正书局、上海时报编辑。曾为高剑父主编的《真相画报》投稿。发起组织了“金石书画艺观学会”,主编《艺观》双月刊。又与郑午昌等创办“蜜蜂画社”,编印画集。参加中国画会兼《国画月刊》编辑。后10年离开出版机构到美术学校教书,先后聘请他去教授国画和画论的单位有暨南大学中国画研究会、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30年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成立,校董事请他担任校长,不久离职,到上海美专任教授。

1937年5月黄宾虹移居北京,执教北平美专。不意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沦陷,欲南归,未成。日本投降后,黄宾虹任北平艺专教授。1948年秋,应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聘,南下定居杭州。建国后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获“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



艺术成就



黄宾虹·《青山红树》,纸本设色,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黄宾虹学识渊博,对中国古代画论的分析,颇有独到的见解。偶作花鸟作品,采取勾花点叶,别有风趣。但其在绘画上最突出的成就当属山水画,“黑、密、厚、重”是其独特的风格。黄宾虹在山水画方面一扫前人因袭模仿的风气,虽然也经过反复临摹古人的研习过程,但他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曾有九上黄山、五上华山、四上岱岳的经历,感慨“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沿途纪游写生,累积铅笔速写和墨笔默记画稿达万余幅。他对中国画笔墨技法有过深入的研究,从中概括出“五笔七墨”。所谓五笔,即平、圆、留、重、变;所谓七墨,即浓、淡、破、泼、积、焦、宿。在宏观概括的基础上他更能灵活实践而未失于教条。他喜爱夜山和“昏晨或云雾当中的山”,夜山、晨昏的山常呈现深沉苍老之色,这与他用墨浓重以追求山水画浑厚华滋的意境是一致的。《青城坐雨》、《青山红树》等作品都体现了他山水画的特色。黄宾虹的作品丰富了人们对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审美情趣,也为山水画的古代优秀传统和现代人的思想感情相契合架了一座桥梁,开拓了山水画创新之门径。


画作欣赏


黄宾虹·《青城坐雨》,纸本设色,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画上题:青城山中坐雨,林峦杳霭,得图而归。宾虹。钤白文方印:宾虹,朱文长方印:冰上鸿飞馆,朱文方印:浙江博物馆藏。

1933年,居游四川时,黄宾虹有这样一首诗写其心得:“嘉陵山水江上游,一日之迹吴装收。烟峦浮动姿盤礴,图画挽住千林秋。秋寒瑟瑟窗牖入,唐人缣楮无真迹。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是谓古人如唐人手迹如吉光片羽难得一见,况古人的“烟峦浮动”亦自“解衣盤礴”中来,黄宾虹需要自己的“解衣盤礴”体验,需要向自然索取“粉本”,而他的途径和方法仍是古人也曾体验和表达过的“雨淋墙头月移壁”。“月移壁”即是以“夜山图”来表现“层叠深厚”与“通体皆虚”;“雨淋墙头”,在黄宾虹则是将以“雨山图”来表现水墨淋漓与元气蒸腾。在黄宾虹看来,这也是五代、北宋间的一脉传统:“米氏父子笔墨纯从董北苑来,唯不能袭其形貌,故成大家。北苑喜作云中山顶,米氏化云烟为雨中山水,然大米雨景多钩云法,小米以墨渲染,积成滃郁之气,差有不同,可以想见古人不肯拘守矩镬,徒夸貌似为也。”黄宾虹似乎是从米家父子用“雨山图”来承绪、变化董源墨法的典故中找到了自己画“雨山图”的历史逻辑,这应该也是一种“参活禅”吧。

黄宾虹游雁荡时写有日记,从5月14日至6月3日仅十七天遇三日雨,同游蒋叔南诗《偕黄宾虹冒雨游二灵》中有:“先生擅有淋漓笔,多少烟峦带雨收。”可知“夜山”、“雨山”是黄宾虹同时共进的画题。

居游四川时,还有一个“青城坐雨”的经历:游青城山遇雨,路人皆夺路急避,唯黄宾虹继续前行并挑得一岩石“坐雨观景”。得归旅舍,“蒙被酣眠打腹稿”,待披衣起,便有《青城烟雨图册》成。致朋友信中述及:“青城大雨滂沱,坐山中移时,千条飞泉,令恍悟,若雨淋墙头,干而润,润而见骨,墨不碍色,色不碍墨……”此亦当是《青城坐雨图》的诠释。此图几乎纯然写生,与其它水墨恣肆的“雨山图”相较,着墨并不多。但确乎“雨淋墙头”,干而润,润而见骨;花青融入淡墨写雨雾水气,气息清新似能溢出画面。也有诗记录此经历:“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令人感慨的是,为寻证米家“落茄点”与大自然的雨点之间是怎样的一种依据关系,不惜以七十高龄一任大雨浇头,就是为了能获得激发于自然生命的创作激情——“画意浓”,获得新的理法元素——米氏父子也未能尽知的“万千重”,当然,最有价值的还是又一次深切难忘的生命体验——“乾坤大”,这应该是黄宾虹自己最珍视的。



318编辑小结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由于他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荣誉称号。黄宾虹擅中国画、美术史论、美术教育,并以“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不求修养之高,无以言境界”为座右铭。其作品独具一格、洒脱而严紧,苍健而浑朴,被誉为中国画大师。

黄宾虹先生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了他对中国画发展前景的独特见解和创造。这一创造的意义更在于为中国画史进入现代竖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


分享到:
推荐作品
返回顶部